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今天是    | 政策法规 | 行业应用 |
home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今日头条 > 详细信息
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研究与应用
2025年02月12日    阅读量:344684     新闻来源:徐鸥明 等    |  投稿

摘 要:

超薄磨耗层广泛用于非结构性损坏沥青路面表面功能恢复或提升,抗滑性能改善或提升是其主要应用目的。基于抗滑性能角度,从材料组成、混合料类型和级配设计等方面对目前使用广泛的超薄磨耗层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梳理,结合实体工程应用情况,探索影响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的关键因素,为考虑抗滑性能要求的超薄磨耗层材料选择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抗滑;研究;应用


随着高等级公路修筑技术提升,沥青路面结构性破坏逐渐减少,而功能性破坏与日俱增沥青网sinoasphalt.com。同时,预防性养护理念也被广泛认同[1]。近年来,针对路表抗滑性能恢复和提升的超薄罩面在预防性养护工程中占比呈上升趋势。调查表明,约25%的交通事故与路表抗滑力衰减有关[2];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6万~7万人,部分与路表抗滑性能不足相关,尤其是在雨、雾、冰雪等不利天气。此外,路面在交竣工验收时抗滑指标往往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但很多工程抗滑性能在2~3年内迅速衰减[3],甚至不能满足要求,亟需对抗滑性能进行恢复或提升。

超薄磨耗层(UTWC)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先后演化成20~30mm 的薄面层(BBTM)和超薄面层10~20mm(BBUM);至20世纪90年代,超薄磨耗层已占法国新建和养护沥青路面的50%以上[4]。同时,美国联邦公路局也提出了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GFC),期望通过增大路表构造来提升抗滑性,但存在空隙率过大和耐久性不足问题。后来,美国科氏材料公司开发出具有良好抗滑性和抗磨耗性的Novachip,并广泛应用[5]。

近年来,基于温拌技术和密级配的超薄磨耗层开始应用于工程,如杭瑞高速公路[6]的温拌超薄罩面。然而,目前关于超薄磨耗层的研究重点普遍聚焦于材料选择、级配设计、路用性能、层间黏结情况和耐久性,而对于抗滑性能及其耐久性研究尚嫌不足。但在工程实际中,抗滑性能又是超薄磨耗层最主要的应用基础。本文梳理了境内外基于抗滑性能要求的超薄磨耗层,从材料选择、混合料类型、评价指标和工程应用等角度阐述了相关研究和进展,以期为基于抗滑的超薄磨耗层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与表面构造密切相关[7]。超薄磨耗层拥有良好表面构造的前提是选择合适的原材料,设计良好的级配,采取恰当的施工技术。

1.1 集料

集料矿物组成、粒径、形状、棱角性等对沥青路面抗滑性均有影响[8]。Mengesha等[9]研究发现,采用石灰岩集料铺筑的磨耗层抗滑性能快速衰减;当石灰岩为唯一选择时,控制不溶酸性残留物为20%~30%,以保证较好的抗滑耐久性。Liu等[10]研究认为,采用玄武岩和辉绿岩集料的超薄磨耗层摆值损失率明显小于石灰岩。唐忠国[4]提出,使用辉绿岩、玄武岩以及安山岩等耐磨性能较好的粗集料,可提高超薄磨耗层微观纹理,对增强路面低速时的抗滑性有利。关博文等[11]利用煅烧铝矾土集料制成的SMA-5经5万次加速磨耗后,仍保持良好抗滑性延长而不断衰减,但含有硬度较高的矿物成分的集料衰减率较小,表现出更好的抗滑耐久性。

同时,超薄磨耗层压实厚度一般在25mm以内,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一般为10mm。褚晨枫等[13]对3种不同粒径的超薄磨耗层进行相同次数的加速磨耗试验,认为集料公称最大粒径越小,摆值损失率越大。蒋天昊[12]认为初始微观纹理与集料粒径无关,但在服役过程中大粒径集料表现出更好的抗磨耗性能。廖亦源[14]也提出,增加粗集料颗粒粒径分形维数,可使沥青路面后期的摩擦系数保持相对较高水准。研究表明,沥青路面的摩擦系数与集料的磨光值相关度达0.93[15]。张小瑞[16]采用5种集料制备混合料再进行磨光,其中使用硬度大和硅含量高的集料的试件在磨光前后抗滑指标均较高,且整体衰减幅度小;灰关联分析表明,造成BPN 初值衰减最主要因素是集料磨光值,相关度达到0.98。许新权[17]将横向力系数SFC 不小于40设为阈值,提出对应累计荷载作用次数4000万次的SMA-10 和NovaChipB用粗集料磨光值应分别不小于44和42。

然而,王永平等[18]认为磨光值只能体现一定时间内磨耗值的下降程度,不能描述其衰减过程。Cui等[19]将15mm 厚超薄磨耗层车辙板放入磨光机中试验,测定试板磨光前后的BPN,提出应将磨光损失值作为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的主要指标。同时,褚晨枫等[13]通过灰关联分析,指出粗集料的磨光损失值与超薄磨耗层摆值衰减显著相关。

此外,低磨耗值和压碎值的集料能降低超薄磨耗层的抗滑衰减速率[20]。当集料棱角性较差和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多时,压碎值往往也较大,施工后对路表纹理和抗滑耐久性均有不利影响。王永平[21]研究指出,集料压碎值与磨光值存在负线性关系,即压碎值越小,磨光值越大。熊依筱[7]基于等效椭圆概念,认为粗集料棱角性对抗滑性能有不利影响,且粗集料的粒径越大,影响越显著。Gao等[8]通过磨光试验,发现粗集料磨光后的棱角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制备的试件构造深度和摆值都明显衰减。Deng等[22]认为,棱角性较好的细集料对于混合料的表面构造也有影响,且使用机制砂的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抗滑耐久性。

1.2 沥青

考虑路用性能和耐久性,超薄磨耗层一般采用高黏改性沥青。Kane等[23]提出沥青的老化会短暂增加磨耗层抗滑性能。而Hadiwardoyo等[24]认为磨耗层的抗滑性能与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都有关。熊依筱[7]则认为沥青中蜡含量对磨耗层抗滑性能有不利影响,即含蜡量高的沥青在高温季节容易泛油,使沥青路面表面光滑,也会降低路表摩擦系数。唐忠国[4]研究认为,自由沥青过多对沥青路面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不利。


2 混合料类型和级配

目前,国内超薄磨耗层常用混合料有沥青混凝土(AC)、多碎石混合料(SAC)、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GT)、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ECA)等[25];境外超薄磨耗层的混合料主要有欧洲的骨架密实型SMA、美国的间断级配OGFC和NovaChip、印尼的骨架密实型LASTIKA。

周兴林等[26]将混合料体积指标与抗滑性能进行灰关联分析,认为空隙率VV 与抗滑性能正相关,而矿料间隙率VMA 对抗滑初值影响最显著。蒋天昊[12]研究认为,空隙率与抗滑性能初始值相关性最高。因此,设计合理的级配可以提供适当的空隙率,从而提供较好的宏观构造和抗滑耐久性[18]。AC磨耗层在1~3年基本完成抗滑性能初期快速衰减,之后衰减速度减慢并趋于稳定;而SMA 磨耗层初期抗滑性能较低,但通车1年内横向力系数呈增加趋势,并在通车1~2年后开始衰减,直至3~4年后逐渐趋于稳定;NovaChip磨耗层在通车2~3年后横向力系数迅速衰减,之后趋于稳定[17]。

刘好[27]对比了NovaChipC、SMA、AC的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发现NovaChipC较AC和SMA超薄磨耗层的构造深度分别提高116%和21%,且摆值最大。薛国强[28]采用主骨料体积填充法设计了SMA-5超薄磨耗层,并与AC-16进行了比较,发现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分别提高了38%和14%。曹志飞[5]通过改变2.36mm~9.5mm 粗集料占比改变混合料空隙率,发现所成型的磨耗层抗滑性能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进一步厘清关键筛孔对超薄磨耗层的抗滑性能影响,将常用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关键筛孔通过率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研究与应用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由表1可知:(1)AC 类细集料含量较多,空隙率较小,易导致宏观纹理不够丰富,初期构造深度和摆值较小[5];(2)NovaChipB类粗集料含量多,易形成丰富的宏观纹理;(3)SMA 类粗集料和填料含量都高,空隙率小,易形成较大的宏观纹理;(4)OGFC类粗集料含量最高,细集料含量少,初期易获得大的构造深度。

另外,粗细集料的比例(CA)对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也有影响。李小松[15]提出,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随着CA 比增大而显著下降,即当2.36mm 通过率一定时,4.75mm 通过率越小,则混合料宏观构造越大,抗滑性能越好。

常用超薄磨耗层混合料CA 比如表2所示。

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研究与应用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由表2可知:(1)OGFC 类的CA 比小于其他级配的CA 比,实际中OGFC 表面纹理丰富,初始

抗滑性能较好;(2)AC类CA 比最大,与其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较小相符。


3 超薄磨耗层实体工程

本文调研了国内近年部分工程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检测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

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研究与应用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由表3可知:(1)超薄磨耗层目前在全国应用广泛,尤以南方高温多雨地区应用最多,证实抗滑性能恢复和提升是主要应用目的;(2)国内早期以NovaChip为主,随后OGFC 也有应用,近年来密实型超薄磨耗层应用较多;(3)52%的工程厚度为25 mm,而39%的工程厚度为20mm;(4)施工后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相比施工前均显著提升,73.9%的工程的构造深度大于1mm,65.2%的工程中摆值大于62。部分工程还对通车后一段时间的抗滑性能进行了跟踪。其中河池一号隧道[29]使用的NovaChipB初始构造深度均值为1.57mm,摆值为82;通车6个月后,构造深度降为1.51mm;通车11月后,摆值仍为82,显示出良好的抗滑耐久性。

将上述部分实体工程所用粗集料种类及相关技术指标汇总于表4。

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研究与应用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由表4可知:(1)工程所用粗集料主要是玄武岩和辉绿岩,占比达到69.2%;(2)仅2处工程采用石灰岩,其中G345南兴线粗集料所用石灰岩压碎值高达18.8%、磨耗值为23.6%,路面初始构造深度为0.67mm、摆值为59,抗滑性能明显劣于其他工程;(3)玄武岩和辉绿岩的磨光值较高,但压碎值和磨耗值差异较大,可能会影响抗滑初值和耐久性。

同时,汇总上述实体工程所用混合料体积参数,如表5所示。

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研究与应用 沥青网,sinoasphalt.com

由表3和表5可知:(1)在混合料类型和油石比一致情况下,VV 和VMA 越大,初期构造深度越大;(2)当油石比相同而混合料类型不同时,NovaChipC型较B 型初期构造深度大,且前者VV 和VMA值均高于后者;(3)SMA-10空隙率远小于NovaChip空隙率,但是VMA 值较为接近,且初期摩擦系数相差不大,这表明VMA 是影响超薄磨耗层初期抗滑性能的关键因素。


4 结语

本文调研了超薄磨耗层研究和应用现状,从原材料、混合料类型等角度总结了对抗滑性能的影响,结合实体工程,评述了影响抗滑性能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1)粗集料矿物组成和粒径都对超薄磨耗层的抗滑性能影响较大,石灰岩用作磨耗层不仅初期抗滑性能低,且不耐久;另外,粗集料选择时应以磨光值为主,并综合其他指标,如磨光损失值、压碎值和磨耗值等,以确保抗滑初值和耐久性。

(2)不同混合料类型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存在显著差异,矿料间隙率、空隙率和粗细集料比与抗滑初值和耐久性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混合料类型选择和矿料级配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混合料的抗滑初值和抗滑衰减率,以保证在使用期内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3)实体工程应用表明,采用超薄磨耗层能显著提升原有路面抗滑水平,但由于混合料类型和材料差异,抗滑耐久性显著不同。因此,在材料选择和混合料设计时,除了要重视抗滑初值外,还应重点关注抗滑耐久性。

标签:今日头条综合论文施工案例技术中心沥青混凝土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客服邮箱:service@cnso360.com | 客服QQ:23341571

全站地图

深圳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工商网监
电子标识